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对话罗马尼亚青年

http://www.xiaomei.cc 11-26 陈彦全 张崇洋

  11月11日下午,罗马尼亚社民党青年组织代表团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首都高校传媒联盟的大学生记者们展开对话与交流。本次交流会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中青报社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

  罗马尼亚社民党青年组织主席尼古拉·伯尼乔尤先生首先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他简要回顾了中罗两国建交的悠久历史。他谈到“两国虽然地理位置上遥远,但感情深厚,罗马尼亚可以说是中国在欧洲的兄弟。他还介绍了罗马尼亚的基本国情,并介绍了此次罗马尼亚代表团的各位青年政治家。

  随后,来自首都高校传媒联盟的大学生记者们与罗马尼亚社民党青年代表团展开了热烈交流。尼古拉先生向在场人士介绍了社民党青年组织在罗马尼亚的发展情况与社会地位,并对共青团中央在培养优秀青年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由衷赞赏。

  当被问及中罗间的国际青年交流活动的近况与未来计划时,尼古拉先生说,中罗双方近年已经开展青年团队互访,明年的工作重点是互派交换生,加深两国间相互了解和各领域合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的陈善煌同学向罗方代表团介绍了他的父亲与罗马尼亚的渊源,并表达了对罗马尼亚男子足球队的喜爱,希望有机会以交换生身份去罗马尼亚学习。

  尼古拉先生表示感谢陈善煌同学对罗马尼亚的热情,“体育的确是密切两国关系的一种纽带,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让罗马尼亚人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他还赞扬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在建的中国城项目,并表示对中罗双方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殷切期待。

  在回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郑泽豪同学提出的,关于罗马尼亚人能够以哪些途径了解中国的问题时,尼古拉先生说:“我从小就开始玩中国生产的玩具,通过书籍,电视,又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布加勒斯特大学已经成立了孔子学院,短期内会在其他地区增设分院,相信会有更多罗马尼亚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

  罗马尼亚社民党青年组织布加勒斯特市主席波格丹·杰奥尔杰斯库先生还与刘勇教授探讨了中罗关系的发展问题,刘勇教授表示,会向学生介绍罗马尼亚文化、教育学生重视中罗关系发展。

  主持人赵雪引用一句罗马尼亚谚语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作结,希望中罗之间能种下更多友谊之树。

  尼古拉先生会后对记者表示,他对中青院的印象很好,希望学习和借鉴中青院培养青年干部的模式,在罗马尼亚国内推广。

  会后,罗方代表团还与参加交流会的大学生亲切合影。

中国校媒网专稿(C-03)

相关文章:
  • 对话CCTV《希望英语》主持人莫大伟及其率领的美国在华留学生

    现邀请20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校媒记者与国际交流志愿者,与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节目主持人莫大伟先生(Mr.David Moser)及其率领的美国在华留学生代表对话。

    选拔150名代表对话法国前总理

    主题:全球治理改革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校媒记者、国际交流志愿者选拔招募150名对话代表,语种不限,需要对法国与中法关系有所了解,有一定法语基础者优先。

  • 你敢多出挑?11月12日假面舞会盛大开幕,欢迎盛装参加

    周五晚7点到9点,外交学院主楼二楼礼堂,我们准备了一场别具新意的假面舞会。
      这是“与世界对话”系列活动,继对话国际政要、国际青年组织后的首场沙龙舞会。

    “对话罗马尼亚代表团”活动报名中

    2010年11月11日(周四)下午3点半,“与世界对话—罗马尼亚青年代表”活动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主题为中罗关系。活动选拔10名优秀校媒记者及国际交流志愿者参加,语种不限,现场配翻译。

  • 选拔2名校媒记者赴老挝、泰国采访

    校媒联盟秘书处选拔2名优秀学生记者,于2010年12月7日至16日联合举办第七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主题是“青年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途径和行动”,先后访问中国、老挝和泰国。

    对话古巴代表团

    时间:10月26日上午十点半
      地点:中国青年报社
      来访嘉宾:古巴代表团一行四人
      现征集20名西班牙语专业学生、10名英语专业学生。

系列活动
新闻

入选“对话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国民议会人民运动联盟党团主席科佩”的青年代表名单

北京大学 万 康
  北京大学 姚 塽
  北京大学 段然佳

国际交流资讯

签证数大减 澳教育业再次呼吁政府调整留学政策

教育部长伊云士(Chris Evans)本月初率澳洲高校代表团访问中国。此举被视为对教育产业的支持而受到好评,也被认为是向中国示好、欢迎中国学生来澳留学的信号。来澳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占据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