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首页 -> 国际交流资讯 -> 正文

奥巴马演讲十次提及中国 严防创新上输给中国

http://www.xiaomei.cc 12-17

  总统演讲十次提及中国部长担心再现“科技噩梦”

  美严防在创新上输中国

  ● 王霄飞●本报驻美国、日本记者温宪 卢昊 任安里●本报记者钟玉华

  “卫星时刻”,大多数人看到这个词都会感到费解,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它是那么刻骨铭心。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这一爆炸性新闻令美国人大惊失色。在科技霸权旁落的刺激下,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奋起直追,直至率先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如今,“卫星时刻”这个危机与希望交织在一起的词被美国总统和政府高官加在了中国头上。一场中国科技威胁已至,美国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正在大洋彼岸激烈地进行着。

  “美国思想还活着,我们终将好起来”

  “残酷的现实是,在未来的竞争中美国有落后的危险。”在美国失业重灾区之一的北卡罗来纳州,奥巴马12月6日在讲演中用这样的语句提醒美国人。奥巴马说,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修建的高速铁路超过美国在过去30年修建的高铁总长。他还一再强调,在新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奥巴马直言:“时隔50年,我们这一代的人造地球卫星时刻已经到来。”

  奥巴马今年已在多个场合,特别是在中期选举前后谈及中国的科技成就,并誓言“美国不甘心处于第二名”。在这次讲演中,他又10次提及中国,称当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时,这意味着全球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开始把新的研发基地建在重视人才培养的中国或印度,奥巴马也很有感触。奥巴马甚至动情地回忆起不久前在白宫与一个华裔小女孩交流的情景。这个小女孩研发出利用光来杀死癌细胞的装置,当奥巴马看到她身后挂着的林肯肖像时,忽生感慨:“美国思想还活着,我们终将好起来”。

  在奥巴马大谈“卫星时刻”前,美能源部长朱棣文11月底在一次演讲中也做过这样的类比。他说,在全球新能源竞赛中,美国领先优势已不多,必须立即行动,否则就会被中国超过。朱棣文表示,美国正面临又一次“卫星时刻”,就像苏联在1957年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刺激了美国一样,会让美国掀起科研热潮,取得此后数十年的领先。

  上个月,当中国的“天河一号A”超越美国“美洲虎”系统成为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后,美国《福布斯》杂志便警觉地提醒美国人:“我们该如何同中国这一科技超级大国打交道?”中国对美国的这一超越,也很快被形容为是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威胁美国科技霸权的“噩梦重现”。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历史上的“卫星时刻”也并非是一夜之间形成。“卫星时刻”导致美国国家宇航局成立和美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而好莱坞等文艺界的大腕们也“响应”号召,推出了一批鼓舞人心的科幻作品。可惜的是,由艾德??伍德导演、1959年首映的《九号行星外层空间计划》因为情节漏洞百出,“用金属箔片扎制太空服装,用纸盘子叠宇宙飞船”,引来观众的嘲笑,甚至被称为“史上最差电影”。但随着登月成功,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末时也拍出了《2001年太空漫游》和《猿猴行星》等受人欢迎的科幻电影。

  美国人在意中国的节能车吗

  总统和能源部长最近抛出的“卫星时刻”言论在美国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高级馆员罗杰??劳尼斯表示:“虽然人们谈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和面向未来、投资科技已经至少有十年时间了,但是如此有声望的人说我们一定要采取行动,终究是件好事。”另一方面,像美利坚大学公共政策教授、空间科技史专家霍尔德·麦肯迪这样不以为然的人也不少。麦肯迪认为,美国需要一种震撼性的力量推动创新。但他搞不大清楚,奥巴马说的“卫星时刻”究竟指的是哪一种严重情况?在麦肯迪看来,能称为“卫星时刻”的应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样“一种对整个体制都震撼”的事件。

  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麦金斯特里公司被奥巴马称为建筑业的“节能典范”,不久前,该公司行政副总裁戴维·艾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很有感触地说:“在中国考察时,我感到中国在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显示出中国在制度上的优越。”他承认,较之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在认准绿色发展方向后,在科技创新方面较美国更有效率,也更有竞争优势。

  中国对电动车的投入是美国能源部官员和学者非常关注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能源和自然资源项目主任亨利??李认为,电动汽车是美中两国在所有新能源领域中最可以一拼高下的产业。在美国,听到美国人赞美中国文化久远、夸中国菜肴好吃很容易,但谈论中国的创新产品确实是个新话题。对于比亚迪电动车试水美国市场的举措,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说,“美国人能接受中国的电动车吗?”

  郭女士定居在奥巴马发表“卫星时刻”演讲的北卡罗来纳州,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她家没有购买过任何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郭女士问她的美国邻居会接受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吗,结果开惯了大汽车的美国人都表示,车子如果太小、时速慢就不买,这说明过度消费能源的美国人并不在乎要不要开节能车。在洛杉矶一家物业公司任职的察克·托马斯说,中国电动汽车很难进入他的视线,因为“这太突然了”,美国老百姓从没有关注过中国电动汽车的品牌、价格、性能及售后服务。

  西方质疑伴随中国创新发展

  “美国之音”近日以“美中新能源领域创新,谁是赢家”为题报道说,美国官员最近多次警告说,美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很多方面都面临落后于中国的危险。相关报道还说,朱棣文前不久参观了上海的一座煤电厂,该煤电厂煤使用效能达到48%,而美国通常只达到40%。中国正在兴建的核电厂超过30座,比任何国家都多,而且使用的是第四代核电技术,而美国核电厂使用的还是第三代技术。2009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达到3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的100多亿美元。

  与美国“突然之间”高看中国创新能力相比,欧洲和日本的心态显得很复杂。英国《金融时报》9日发表了题为“中国走捷径迈向实力增长之路”的文章,诬称中国高铁建设实力快速发展是靠抄袭手段、“消化”别国的知识产权得来的。在中国企业准备竞标从佛罗里达州至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速铁路项目前,这样的声音无疑是想拆台。而路透社5日却通过一项国际调查报道说,中国人与印度人对各自的创新能力有一种强烈的乐观情绪,而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人则相对悲观。目前,3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一号创新国家”,其次是日本,认可度为25%,中国则只有14%。但有27%的人认为,10年后桂冠会落到中国头上。而那时美国和日本的排名甚至要低于印度。至于英国,看好其创新能力的人只有5%。

  就在五六年前,日本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印象还是“擅长技术模仿而非创造”。日本富士通在2004年发布的《中国技术创造力》调查报告中说,中国国际产品的低附加值,高重复性和相互剽窃现象十分严重,中国企业的技术创造力“大体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水准处于同一序列”。不过,也有日本研究人士也承认,近年来中国创新力在“有效追赶”。日本几家财团2008年联合编写的《中国科技企业技术革新能力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潜能”相当可观。

  日本《搜索中国》等媒体认为,中国环保技术大多停留在日本、美国原有的模式上。还有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创新能力的“基础池子”似乎正在随着学界的“不踏实”而水准有所下降。2010年初,曾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植松光彦在批评日本的学术研究“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但提到近邻中国,他认为“中国差得更远”,因为“中国本土人才的长期创新能力值得怀疑”。

  “卫星时刻”不过是在制造假想敌

  美国是一个患有“假想敌依赖征”的国度,在怀有不断进取的忧患意识的同时,又多少会以扭曲的视角看待外部世界。当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创新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时,美国媒体对相关报道显得很不屑,甚至指责中国用“政府补贴”来“排挤外国公司”。记者此前采访一些美国企业家和发明家时,他们也刻意回避对中国创新的评价。今年8月,记者到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著名的替代能源研发企业马斯科摩公司采访,同行的美国官员还突然要求记者将照相机留在实验室门外。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对中国在科技创新问题上持竞争和防范态势,特别是在得到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持的替代能源领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者丁一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了动员美国民众,美国一直在不断制造假想敌或者假想的威胁。奥巴马上台后许诺发展新能源、新经济,但金融危机导致的债务危机使做这些事需要的钱筹不上来,所以以中国作为假想威胁来制造危机意识。美国从2009年开始炒作中国发展清洁能源,“卫星时刻”是为了国内动员而提出的一个说法,中国人应该坚持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不要被美国的说法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也表示,奥巴马等人说中国给美国制造了又一个“卫星时刻”,这只是一种比喻,不科学也不严谨。

  还有学者表示,中国工业化起步至少比西方国家晚150年,在经历了60年时间的追赶后,中国目前的高科技产品创新含量还不够,中国的创新是在吸收和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还缺少质的突破。比如高铁、超级计算机等技术我们发展速度非常快,但这些毕竟是在西方国家原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来源:环球时报 转自中新网(C-03)

相关文章:
  • 【与世界对话】“对话欧盟驻华代表团,现场赢黑莓手机”报名

    现选拔200名有较高英语水平、并对活动主题内容有一定认识的校媒记者和国际交流志愿者,作为中国青年代表。所有积极参与交流者,均有机会抽得黑莓手机一部。

    对话CCTV主持人莫大伟

    现邀请20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校媒记者与国际交流志愿者,与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节目主持人莫大伟先生(Mr.David Moser)及其率领的美国在华留学生代表对话。

  • 选拔150名代表对话法国前总理

    主题:全球治理改革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校媒记者、国际交流志愿者选拔招募150名对话代表,语种不限,需要对法国与中法关系有所了解,有一定法语基础者优先。

    11月12日假面舞会盛大开幕

    周五晚7点到9点,外交学院主楼二楼礼堂,我们准备了一场别具新意的假面舞会。
      这是“与世界对话”系列活动,继对话国际政要、国际青年组织后的首场沙龙舞会。

  • “对话罗马尼亚代表团”活动报名中

    2010年11月11日(周四)下午3点半,“与世界对话—罗马尼亚青年代表”活动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主题为中罗关系。活动选拔10名优秀校媒记者及国际交流志愿者参加,语种不限,现场配翻译。

    选拔2名校媒记者赴老挝、泰国采访

    校媒联盟秘书处选拔2名优秀学生记者,于2010年12月7日至16日联合举办第七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主题是“青年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途径和行动”,先后访问中国、老挝和泰国。

系列活动
新闻

“中国对未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国际交流资讯

2010年十大中文新词双语盘点

给力 gelivable在地方方言中就是“带劲儿”、“牛”、“酷”的意思;用作动词,指“给以力量”、“加油”。